1 西瓜大棚内引入内置式秸秆发酵技术的玉米注意事项 1.1 精细整地 整地时间以前批西瓜收获后为最佳。首先,种植针对耕地上的密度枯枝烂叶,要统一收集,对产的影并于棚外深埋。量和其 次,品质对大棚内耕地进行全面翻新,玉米25~30cm 即可。种植再 次,密度针对翻新的对产的影耕地予以全面消毒,消毒液选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。量和最后,品质确保各块耕地均翻新消毒完毕后,玉米平整西瓜地。种植此处需注意内置式发酵床需提前置入,密度确保西瓜种植时能吸收足够的发酵营养物质,通常在新一茬西瓜种植前8-15d完毕。 1.2 按特定比例加入菌种与疫苗 (1)菌种秸秆混合。通常小麦秸秆与菌种两者的比例为(15-20):1,并加入适量水混合均匀。菌种小麦秸秆与水的比例为5∶4。待搅拌均匀时,应呈现出样品手攥,指缝微微滴水的效果。 (2)菌种的使用与存放注意事项。为保持菌种数量与活力,应提前2d制备备用菌种。存放时需注意菌种存活的温湿度情况,防止菌种失效,存放时,通常以平放状态下厚度保持10cm为准。 (3)疫苗菌种混合。通常小麦秸秆与疫苗两者的比例为2:1,疫苗菌种混合物与水的比例为1∶18。处理方法与菌种处理方法一致。 (4)备用菌种的使用。根据计划要求,将配置好的菌种按计划比例分配,将若干份菌种与秸秆均匀混合。同时为确保菌种渗透程度高,发酵效果好,应用铁锨等类似物品敲打秸秆,以大约35%菌种渗透至秸秆内为宜。 1.3 秸秆与菌种的填充 (1)将内置式秸秆作为发酵主体,发酵沟挖至成型。长度依照西瓜大棚规模自定,深度30~35cm,宽 度40cm左右即可。土方挖出后置于两侧,以供后续备用。 (2)沟内铺设秸秆,最底层放置质地最硬的秸秆,并依照秸秆软硬程度的不同,分层放置。秸秆用量在此处有特殊规定,过多过少均不适宜西瓜正常养分的吸收,一般以1500~400kg/亩(1hm2=15亩)为 宜。 (3)沟 内 菌 种 秸 秆 的 喷 洒,待 秸 秆 放 置 约15~17.5cm深时,人力夯实秸秆,平整后撒入活化菌种,作为首层发酵底物。菌种用量控制在整个沟槽的1/3。随后放入第二层秸秆,放置深度以略高于沟平面为宜,重复上述步骤,夯实并喷洒剩余菌种。注意:秸秆应均匀分布于发酵沟内,并确保夯实程度满足发酵要求。针对气体类发酵产物的释放,可通过设置秸秆通气通道实现,通常将沟槽两端作为排气位置,两头处秸秆应高于地面12cm铺设。 1.4 土方回填 秸秆按上述标准铺设完毕后,即可回填土方。回填时需注意如下要点: (1)初始少量回填,填充秸秆缝隙。利用铁锹,促进土颗粒渗透至秸秆缝隙。此方法是为了稳控秸秆发酵速率,也可防止畦面下陷。 (2)土方充分回填。回填土方量控制在20cm。 (3)灌水。为秸秆发酵分解提供水分子,灌水量界定以畦面充分洇湿为宜。 (4)覆膜。为持续保证发酵反应温度水平,减少热量散失,维持反应继续进行,应最后覆盖地膜。 1.5 疫苗喷洒 (1)种植前接种。将配好的疫苗按特定比例置于穴内,并使其均匀分布于种植西瓜的土壤中。待分布 (2)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。浇水时间一般控制在每3~4次为宜。注意事项:上述发酵过程可为西瓜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,可有效代替化肥农药。但追肥量需适度,少量满足生长需要即可。如原有土地本就施肥过量,切忌不可追加。 1.6 瓜苗定值 第 四步处理中,秸秆上方置有20cm的覆土。将瓜苗定值在此处即可。种植后再次予以覆膜。西瓜生长时,可充分吸收秸秆发酵时所产生的营养物质,但针对气体类产物,如CO2等,秸秆发酵时,也需要源源不断的O2供应,故应在植株覆膜两侧各设置一直径为2~3cm的通气小孔,以利于气体交换,促进化学反应持续进行。在上述步骤中,共有以下几大方面需要注意:(1)合理定值。时间上,应尽量在早春时节;种植密度上,应利于气体交换,种植密度达到常规种植的90%即可。(2)地温调控。若种植时出现地温过高,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,向西瓜地洒水,并加快棚内空气的流动。 2 某地西瓜大棚应用内置式秸秆发酵技 术 的成效 3 结语 秸秆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,如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和有机质,若加以合理利用,能够实现变废为宝。当前多地已试点应用了内置式秸秆发酵技术。该技术简此项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西瓜光合作用的效率,也可提升其水分利用率,经济效益也较为显著,应用秸秆发酵技术的土地不仅土质会提升,且可减少追肥量,提升土地品质的同时,也提升了经济效益,非常有必要在蔬菜水果种植中推广。 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湖北农机化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:比例,渗透,活化 |